2017-07-31 11:34:57 点击数:
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时,起义部队曾打出一面红旗。党的“八七”会议决定发动秋收起义后,起义部队统一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并决定由何长工牵头,会同李明义、杨立三负责设计制作工农革命军的军旗。经过反复磋商,最后商定:旗幅为红色,象征革命;军旗中央有一颗白色五角星,代表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星内嵌交叉的镰刀斧头,表示工农大众紧密团结;旗杆处用白边,竖写“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字样。3人将设计的样旗送给秋收起义前委书记毛泽东审定后定了下来。9月9日,我军的第一面军旗由此诞生。此后,中国工农红军的军旗样式曾做过多次修改,但组成军旗的基础图案和鲜红的旗色没有变。
抗战全面爆发后,八路军和新四军不再打统一军旗,而由各根据地和各部队自行制作军旗。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武装,统一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当时亦未设置统一的军旗。
1948年,中共中央军委和解放军总部领导人在河北西柏坡讨论军队正规化问题时,同时提出了统一军旗的问题,确定由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主持军旗工作,并由时任总政研究室副主任、第一研究室主任的黄镇牵头组成设计组,成员有来自军委作战部和总政治部的张清化、江右书、张明等。经过3个多月的征集,设计小组预选出30多种方案制成“样旗”,送交周恩来和中央领导审选。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领导同志看了“样旗”后,都认可了军旗用红底、旗上有五角星,象征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毛泽东还说:“军旗上要有‘八一’两字,表示南昌起义是建军的日子。”1948年底,毛泽东看鲁中军区政治部《前卫》特刊时,对封面红旗上的五星和“八一”很感兴趣,于是中央机要室的叶子龙拿着特刊找到张清化和江右书,表示可以按这个思路来设计军旗。设计小组根据这个意见设计了三个方案:其中第一个方案是五角星置于左上角,五角星右侧为“八一”。将3种方案提交中央书记处会议审议后,又广泛征求了各界代表的意见,大家倾向于第一种方案。周恩来将方案提交1949年3月5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审议。3月13日,会议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关于军旗的决议》,《决议》中明确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应为红底,加五角星,‘八一’二字”。
此后,设计小组按第一方案制作了一面绸料标准样旗,并按周恩来的指示,组织部队演练授旗仪式,又拟出了“方格等分法”,解决了五角星和“八一”二字的位置问题。6月15日开幕的新政协筹备会议上,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的名义,发布了《公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军徽样式》的命令,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样式为:旗幅为红底,长方形,横竖为5∶4,靠旗杆上方缀金黄色五角星和“八一”两字,故简称“八一军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