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共周至县委网信办

热点内容

 您登录金周至的目的是

浏览新闻

网上办理涉税事项

查询税收政策

政策咨询

其它

文艺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艺文化 » 文艺文化
牛斗虎 激昂向上的关中农耕情怀

2018-03-05 08:29:34 西安日报 点击数:

   
      民间舞蹈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历史悠久、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从起源看,民间舞蹈源于劳动生活,由群众自创自演,真实表现了一个民族或地区的文化传统、农耕民俗、生活习俗及精神风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浓郁的地方特色。

  盛行于周至县楼观台一带的八家庄“牛斗虎”,是陕西著名的民间舞蹈,最初就起源于楼观台脚下的八家庄村。追根溯源,早年在其井庙内的木匾上就有“乾隆年间八家庄耍牛斗虎”字样,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牛斗虎”深受群众喜爱和艺术界好评,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已多次获得省市民间舞蹈艺术奖项。2007年,“牛斗虎”分别列入陕西省、西安市第一批“非遗”名录。

  “牛斗虎”来源于百姓生活,是劳动人民在农忙之余,喜庆丰收、节日庆典举办的自娱自乐的民俗文化活动。据老一辈人讲,相传有位叫杜困的画匠进秦岭深山打柴,在田峪沟山坡上,忽然发现一只双眼圆睁的花豹,正弯腰向山下张望,又惊见山下有位小牧童正放牛。不等他呼喊,豹子便向小牧童扑去。正在吃草的牛为保护小主人,后脚一蹬,把凶猛的豹子顶了个大跟头。豹子大怒,上前便与牛斗起来。经过几回合战斗,牛斗红了眼,越斗越猛,豹子最终落荒逃跑。杜困是画匠,据此素材,将豹子改成了虎,同其他民间艺人一起创编了舞蹈《牛斗虎》。“牛斗虎”作为土生土长的民间舞蹈,源于生活、贴近生活,且编排艺术高超、动作设计巧妙,因此源远流长、经久不衰,也印证了“艺术来源于生活”的创作规律。

  “牛斗虎”一般由五名男演员组成,用竹子、麻纸、油布等制成老虎和牛的道具。四人分别扮演牛头牛尾、虎头虎尾,一人扮演牧童(一般为少年)。“牛斗虎”的舞蹈动作设计讲究,一招一式有严格范本,是集舞蹈、武术、鼓乐、民间工艺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虎的动作有四大势、八小势、二十四个平阳势。四大势有趔虎势、搜山势、望山势和捕食势;八小势为立、卧、坐、缩、滚、上山、下山和跳涧势;二十四个平阳势贯穿于整个舞蹈中,刻画出老虎的凶恶。尤其是虎发现小牧童后,从山坡上俯冲直下的捕食姿势迅猛凶悍,非常到位。作为忠厚牲畜的代表,牛的舞蹈动作也很丰富,有犀牛望月、趔叉舔背、吃草、缩叉、挖耳等各种动作,将牛的稳健、顽强表现得入木三分。虽然“牛斗虎”表现的是自然界动物间的争斗,却是广大劳动人民借物寄情的精神图腾,表达了正不怕邪、弱不惧强、敢于拼搏的关中农耕情怀,使这个生活场景得到了艺术升华,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牛斗虎”,关键在“斗”字上,舞蹈生动刻画了牛与虎的激烈搏斗场景。今年正月,在楼观台地区有场牛斗虎表演,让观众印象深刻。牛与虎进场热身后,舞斗起来,动作娴熟、紧张激烈,进退有序、各领风骚。猛虎下山之势,如迅雷不及掩耳,强调的是“快”、“稳”、“狠”;小牧童在一旁手持牛鞭,一边灵活躲藏在牛后,一边不时拿牛鞭帮助牛共同对付虎。真是牛有牛劲、虎有虎势、童有童趣!在舞蹈中,牛虎争斗,既有搏斗的激烈,也有斗耍的顽皮,刚柔并济、扣人心弦,观看者无不鼓掌叫好。

  配乐也很重要,需烘托出紧张激烈的艺术场景。“牛斗虎”的乐器主要包括竹笛、锣鼓 等传统乐器。在一阵阵舒缓竹笛声中,小牧童身背小背篓牵牛出场,农家放牧的悠闲生活情趣尽现其中。随着虎扑向小牧童,鼓点密集、震耳欲聋的锣鼓家伙激烈昂扬,一下子把观众带入紧张的氛围中。尤其是“牛斗虎”过程中,锣鼓声更加密集,将舞蹈带向高潮。当牛战胜虎之后,小牧童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配乐又变为平和舒缓,拿捏得恰到好处。

  多年来,“牛斗虎”一直是八家庄的传统保留节目,一般到过年或传统庙会才演出。当前,随着经济发展,传统民俗文化也被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不断得到创新完善,但同时也面临诸多困难。由于“牛斗虎”表演需要娴熟的舞蹈技巧和强壮的体力,老年艺人逐渐不能胜任,年轻人外出务工,艺术继承和发扬光大面临难题,传承人青黄不接的问题亟待解决。


首 页 | 走进周至 | 周至资讯 | 文艺文化 | 金周至报 | 专题专栏 | 国卫复审 | 文明周至

版权所有:中共周至县委网信办 邮政编码:710400 E—mail: ZZXCWZ@163.com 西安网站建设

陕ICP备20009256号-1 61012402000204